成语探华夏,智慧耀古今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,总台社教节目中心、中共邯郸市委、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联合制作的大型文化类季播节目《成语探华夏》的热播,在我市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。
整季节目共分六期,围绕“物华天宝”“金戈铁马”“人间烟火”“风流人物”“四通八达”“薪火相传”六大主题展开,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,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位(20组)选手进行比拼,通过精彩比拼与深度讲解,将千年古韵与现代文明相结合,推动大众与优秀语言文化“双向奔赴”,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文化盛宴”。
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邯郸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被誉为“中国成语典故之都”,源自邯郸或与邯郸有关的成语达1584条。经过激烈的选拔赛,我市有20位(10组)选手进入《成语探华夏》录制现场。
视频截图
“站在《成语探华夏》的舞台上,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惊喜。”回想起比赛时的情景,邯郸参赛选手、河北工程大学学生林倩仍激动不已,“特别是‘消消乐’环节,需限时找出成语并按序点击消除。在现场众多镜头聚焦的情况下,紧张感扑面而来,特别考验临场反应。”通过参加这次节目,林倩感觉收获颇丰:“不仅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,也在与其他选手的切磋交流中,开阔了思路,锻炼了胆识;同时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成语文化的博大精深,对它的爱也愈发深沉。”
张炜(左)、杨振杰(右)在《成语探华夏》节目现场。 (资料图)
邯郸参赛选手、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张炜是一名资深成语文化爱好者。为充分做好赛前准备,他和搭档还专门温习了一下之前的成语竞技类节目,买了一本《新华成语词典》,到市图书馆借阅了相关书籍。“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,让人心驰神往。很多成语出自古诗词,非常优美。比如‘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’里的春风得意、走马观花。”张炜感慨地说,“学无止境,是这次经历中比较深刻的感受。探寻成语背后的故事,会了解更多传统文化。可以说,成语是通向中华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。”在参赛过程中,张炜和搭档的“金声玉振”组合取得了优异成绩,“内心也收获了一种温暖的力量”。他们和来自五湖四海、天南地北的选手们一样,希望通过节目传播成语文化,让更多的小伙伴爱上成语。
“邯郸是一个成语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,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我一直关注成语文化方面的信息。”邯郸参赛选手、复兴区美好小学老师王媛媛在了解到《成语探华夏》节目要举行选拔赛时,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。“成语是汉语言文字的‘活化石’,也是一部‘浓缩’的中华文化史,其背后的故事、思想和智慧,能够给予我们诸多启迪。”
《成语探华夏》节目播出后,我市不少市民认真收看,通过观看节目,对成语有了全新的认识,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“以前觉得成语就是一些固定的词语,现在才知道每个成语背后都有这么精彩的故事,这个节目让我对传统文化更感兴趣了。”市民李女士是一名小学生家长,对文化类节目格外关注。“此外,节目通过AR技术和情景再现的形式,将历史与当下结合、科技与人文荟萃,充分展现了成语文化的魅力,也让小朋友们在寓教于乐中学到了不少知识。”
“这档节目通过多种方式,将邯郸的成语文化、历史遗迹与现代传媒相结合,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。其中,喜闻乐见的成语游戏,掌声不断;节目现场的评委嘉宾,侃侃而谈;身临其境的情景演绎,耐人寻味;数不胜数的邯郸成语,璀璨夺目。”邯郸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范文华说,“可以说,这是今年全方位做好成语文化这篇大文章,让邯郸‘成语之都’IP火起来、热起来浓墨重彩的一笔。”
邯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闫圣丹说:“春节期间,我最喜爱的节目就是《成语探华夏》。评委蒙曼、杨雨恰好是我的偶像。她们以温文尔雅的女性气质道出了成语文化背后的国与家、诗与画、酒与茶。印象最深的是《人间烟火》那一集。‘成语宴’将邯郸成语化身美味佳肴,有滋有味有智慧。作为学生,我将坚持深入学习成语文化及其背后的故事,为文化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”
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常雪平